
《易经》蕴藏着无尽的学问与信息,是中国历史上用两种符号(汉字符号和卦象符号)写成的经典,古人把它列做六经之首。《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哲学专著,深刻蕴含着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百科全书,著名易学学者苏秦弘说:“《易经》是中国哲学的起点,是哲学中的哲学。”
为什么叫《易经》呢?要从“易”这个字说起。“易”是蜥蜴的象形文字。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样说:“易,蜥蜴,蜒蜒守宫也,象形。”上面的“日”字是蜥蜴的头,下面的“勿”字是蜥蜴的脚和尾。古人称蜥蜴为“十二时虫”。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蜥蜴的体色一个时辰一变,一日十二变,所以叫“十二时虫”。外国人称蜥蜴叫“变色龙”,也是注意到它体色的变化。所以,“易”是变化的意思,《易经》是一部研究万物变化的经典。
从上面的解释中可以看出,“易”的产生大致与中国象形文字产生同步,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或更早一点的时期(也有学者认为,八卦符号就是最早的文字)。那时候,由于祖先对某些大自然现象的恐惧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于是各种原始崇拜、巫术、占卜就产生了。汇集占卜经验的“易”也随之产生了。《三字经》中有一句:“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说的是中国古代有三种“易”的典籍,《连山》是夏朝产生的《易》,也称“夏易”;《归藏》是商代产生的《易》,也称“商易”。但夏、商的两种《易》都已失传。我们今天见到的《易经》是商末周初产生的,也称《周易》。这个时候大约是公元前11世纪。

为什么夏、商、周时代都有《易》呢?是因为《易》就相当于上古人类治国的“宪法”。那个时代,决定打不打仗、联不联盟等军政大事,不是靠调查研究,更不是靠开会讨论,而是靠占卜来做出决定。于是《易》就成为唯一解释占卜的依据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易》是上古人类治国的“宪法”。所以,夏、商、周时代都离不开《易》。许多有见地的学者认为,《易经》中蕴含了哲学、社会学乃至自然科学等方方面面内容,如果仅仅拿《易经》算卦问吉凶,那就辱没了《易经》的光辉。要介绍《易经》基本知识,我更愿意从《易经》中体现出的中国先民的思维特征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就像一个人童年时代有价值的思想和品格不会在长大成人后消失一样,人类童年时代有价值的思想,也不会在今天消亡。《易经》正是这样一部有价值的经典。《易经》中蕴藏的中国先民的思维特征一直绵延至今天。
《易经》蕴藏的思维特征之一是变化性思维。我们已经知道,《易经》就是一部研究万物变化的经典,全书必然会充满着变化性思维。所谓变化性思维是用运动的、灵活的、相互转化的和与时俱进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判断问题。
比如:用《易经》判断一件事,是一事起一卦,而不会用已有的经验或已定的原则去判断,完全是根据这件事的卦象和卦辞去判断。大有一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味。
《易经》中蕴藏的思维特征之二是整体性思维。这从历朝历代的学者以及当代的学者对《易经》的解读中就可以看到,没有人否定“易道广大,无所不全”的说法。就是说《易经》包容了自然界的万物万象及其联系与变化。《易经》的六十四卦就是一个大宇宙,每一卦又是一个小宇宙,都可以包容万物万象。比如《易经》中蕴含的“天人合一说”,就是把天做为大宇宙,把人做为小宇宙,要求二者和谐共存的一种理论。
《易经》中蕴藏的思维特征之三是联想性思维。《易经》的基础结构是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而每一卦都有许多的象征物或象征的状态,在不同的环境中就有不同的象征。比如在自然界,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比如在家庭中,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如此等等。这种对应的象征几乎是可以包罗万象,对应一切。这就使得我们在每一卦的分析中产生无限的联想,会毫无逻辑地纷纷参与你对卦象的分析。这种跳跃式的联想思维是不是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呢?
如果大家有兴趣钻研《易经》,你会发现《易经》中蕴藏的思维特征远不止于此。比如关注人性完善的内省性思维、强调动态平衡的循环性思维等等。正是这些思维,造就、完善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正是这些思维特征,标示出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差异。这是中华民族思想史的源头,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易经》影响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并将继续影响下去。
文章来源:中国易经国学管理网
苏秦弘官网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人才强国”政策号召,以“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为使命,为我国企业和企业领导者、管理者提供创新经营管理理念,中国式经营管理系统创新模式应用,易经智慧领导者修炼与领导力培训,国学管理应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培训,智能化工厂建设,智能制造培训,大数据营销,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创新经营管理培训,创业创新培训,总裁培训,CEO培训,经理人培训,管理干部培训等系列综合服务。
苏秦弘官网:http://www.suqinhong.cn/
